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31
32
33
34
35
36
37
38
39
40
41
42
43
44
45
46
47
48
49
50
51
52
53
54
55
56
57
58
59
60
61
62
63
64
65
66
67
68
69
70
71
72
73
74
75
76
77
78
79
80
81
82
83
| 参考 图片《库位统计》
|
| 库区1:里面是小堆垛机,这里库位只能放小托盘。
| 库区2:里面是大堆垛机,这里库位能放小托盘也能放大托盘。
|
| 实际光电检测高度传递的值有 1、2、3、4、5、6 。(共6个高度值)
|
| 小堆垛机区域分配规则(全放小托盘):
| 高度 1、2、3 ,去往 0-975
| 高度 4、5、6,去往 975-1850
|
| 大堆垛机区域分配规则:
|
|
| 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【系统逻辑处理】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| 前提概念:
| 实际光电检测高度gd_height
| 系统判断高度 sys_height
|
| 代码逻辑:
| (1) 如果是小托盘,并且要进入库区1。
| 系统会转换传递过来的实际光电检测高度gd_height,如果gd_height>3,则判断sys_height为2,反之,判断sys_height为1.
| 即
| 实际光电检测高度gd_height 系统判断高度 sys_height
| 1 1
| 2 1
| 3 1
| 4 2
| 5 2
| 6 2
|
| 系统会根据sys_height的值,如果是1,就放到0-975的高度库位。
| 如果是2,就放到 975-1850的高度库位。
|
| (2)如果是小托盘,并且要进入库区2。
| 系统会转换传递过来的实际光电检测高度gd_height,如果gd_height=6,就报错,提示库区2没有这个高度,如果gd_height>3,则判断sys_height为(gd_height-1),反之,判断sys_height为gd_height.
| 即
| 实际光电检测高度gd_height 系统判断高度 sys_height
| 1 1
| 2 2
| 3 3
| 4 3
| 5 4
|
| 系统会根据sys_height的值,如果是1或者2,就放到 2、4、6、8层(0-750)
| 如果是3,就放到 3、5、7、9、10层(750-1150)
| 如果是4,就放到 1、11层(1150-1350)
|
|
| (3)如果是大托盘,要进入库区2。【注意:大托盘一定是入库区2的】
| 系统会转换传递过来的实际光电检测高度gd_height,如果gd_height>4,就报错,提示库区2没有这个高度,其他情况判断sys_height=gd_height.
| 即
| 实际光电检测高度gd_height 系统判断高度 sys_height
| 1 1
| 2 2
| 3 3
| 4 4
|
|
| 系统会根据sys_height的值,如果是1,就放到所有层都能放,优先放4,5,7,8,10,11层(0-600)【即1到14层全部都能放】
| 如果是2,就放到1,2,3,6,9,12,13,14层(600-750、750-1150、1150-1350)【即除了4.5.7.8.10.11层不能放,其他都能放,优先放 3.6.9.12层】
| 如果是3,就放到 1,2,13,14 ,优先放2层 【即除了4.5.7.8.10.11,3.6.9.12层不能放,其他都能放,优先放 2层】
| 如果是4,就放到 1,13,14 (1150-1350)
|
|
| 库区1高度配比:
| 一排
| 2到10层(0-975)
| 1,11层(975-1850)
| 二排
| 2,4,6,8层(0-750)
| 3,5,7,9,10层(750-1150)
| 1,11层(1150-1350)
|
| 库区2高度配比:
| 4,5,7,8,10,11层(0-600)
| 3,6,9,12层(600-750)
| 2层(750-1150)
| 1,13,14层(1150-1350)
|
|
|
| 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【系统逻辑处理】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|
|